原来不是只有我很辛苦

2025-04-25 09:58
1

韩籍女性金恩住27岁赴美求学,存款不足、英文很菜,连问路都吃力的她,以过人的努力、惊人的毅力与胆识自我挑战,从摩托罗拉、高通、三星,直到进入Google总部,但她并非一帆风顺,面对挫折,她勇于求助谘商心理师,将自己的受挫过程写成公开信寄给团队成员,获得公司内热烈回响。荣获Google年度最佳工程设计师、成为Google总部核心部门搜寻与人工智能团队首席设计师的她,把脆弱当成燃料,是超越自己的终极心法!

觉得只有自己落后而不安的时候

—— 摆脱负面思考的方法

没错,我不是一个人。不是只有我在拚命。

光是知道不是只有我觉得辛苦,便是莫大的安慰。

大家一起加油吧!

原来不是只有我很辛苦

为了不要成为井底之蛙,我来到美国留学。但是随着时间过去,我愈发觉得我的生活范围限制在更小的水井里了。韩国教会、韩剧、韩国食物、韩国朋友……如果要这样的话,我何必在他乡受这种罪?自责和沮丧的心情折磨着我。在公司说着一口烂英文的日子,听到远在韩国的妈妈消息的日子,这些日子总是令我痛苦地怀疑自己「到底是想享受何等荣华富贵才会来到这里……」就连植物换盆都会感到不舒服了,是群居动物的人类要换个家园更是谈何容易。没错,打包行李吧!

安慰自己,撒手不管,又再次产生力量,这样的日子我大概过了十年,这才突然明白一件事,就算我是井底之蛙又怎样?

我们应该要避免的,不是变成井底之蛙这件事,而是在井底过着「不幸福」的生活。是井底之蛙又怎样?在井底过得幸福就好啦。如果在水井里过得不幸福,那跳出来过幸福的生活就好啦。不想当青蛙的话,别当就是了。虽然实际上要改变与生俱来的事物并不容易,但是既然如此,那还是快点接受自己做不到的事实,然后往前迈进,对精神健康才好,而这也是变幸福的捷径。幸福来自于自己,是青蛙又怎样?

你听说过「井底之蛙」这句成语吗?这句话指的是活在被孤立的狭小世界中,以为那就是全世界的人。如果是在韩国出生长大的人,应该很常听到这句话。

「不要当井底之蛙,梦想做得大一点,挑战一切的可能性看看吧!」

我常受到这种话的刺激,所以才会下定决心来美国。我不想变成井底之蛙,我想在浩瀚海洋上探险。

但是大海真的好辽阔、好咸,又波涛汹涌。自从来到大海之后,我人生的每一刻都在为生存而战。我得学习怎么在深海游泳、怎么觅食、怎么跟海龟对话,也要学习怎么跟鱼群变成朋友。情况愈是艰难,我就愈努力想成为鲸鱼。就那样奋力挣扎几年后,我终于发现一座可以休息的小岛。我真的很需要休息。

岛上的生活舒适便利。有可以饮用的清水,也有可以自在聊天的青蛙朋友。虽然出海的话,我依旧得为了生存而拚命,但至少我现在有一座可以离开大海,上岸休息的岛屿了。

可是我愈来愈常觉得寂寞,感觉被困住了。这不是我梦想中的海上生活。还在井中的故乡好友们都觉得我是一只厉害的青蛙。吃惊于我在海里游泳,跟海龟聊天的样子,羡慕在大海生活的我。对他们来说,我生活的岛屿太远、太小了,所以他们看不见这座小岛。

我感到混乱。我是谁?为什么会在这里?因为不想当井底之蛙,所以离开了那个地方,但现在却生活在四面环海的更小的岛屿上。我不幸福,我对自己很生气。有一种虽然过了很久,但什么也没改变的感觉。

几年后,我才知道原来还有其他岛屿,惊讶的是数量还满多的。于是我开始拜访邻岛,结交好友。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,然后忽然明白我一直忘记了最重要的、与这一切有关的关键事实,那就是──我是一只青蛙。过去这几年来,我只注意到自己身处何处,是在水井里吗?还是大海或岛上呢?而且还拚了命想变成不是青蛙的「海蛙」之类的新存在。但是,这世界上没有那种存在。我生下来便是青蛙,所以过着青蛙的生活并没有错。

自那时候起,一切都变了。我不再折磨自己,我现在知道自己是一只多么伶俐勇敢且美丽的青蛙。想要的话,我可以在海里游泳,不想游的话也可以搭船。需要帮助的话,可以跟大海的朋友们说,就算我没办法完全了解他们说的语言也没关系。

海上生活依然是一场大冒险。大海中也有瞧不起我这种小青蛙的朋友,但我现在已经不太在意了。我知道他们也是从自己的那口井跳出来的。我居住的岛屿愈来愈稳固,不断变高、变大。

知道自己从哪而来,隶属于哪里,是很重要的事。但最重要的是,明白并接受自己是谁、怎么诞生的,还有想要怎样的生活。

我叫金恩住,是一只幸福的青蛙!

谷歌的绩效考核机制出了名地让人焦虑。首先,要用华丽的文笔写自介,然后(有策略地)指名六到七名同事当评估者。如果是升迁候选人的话(想在谷歌升迁要自己来,自己决定升迁的时间点,拟定升迁案例和策略),要付出极大的心力和时间证明自己升迁的正当性。接下来的程序更要过五关斩六将。经理们聚在一起召开校准(Calibration)会议,展开激烈的神经战和攻防战,象是为什么要给A打这个分数、为什么B无法升迁。这样的过程持续快两个月,虽然对所有人而言都很有压力,但是对在语言或文化方面没接受过这种训练的外国人来说,是更加痛苦的旅程。这对生性内向或本身职种的成果不容易数值化的人来说,也是很辛苦的绩效考核体制。情感比较丰富的设计师经历这个过程之后,可能会因为伤到自尊心,而变得畏畏缩缩,垂头丧气。

收到二○二○年绩效考核开始的电子邮件后,我想起了二○一九年第一次经历考核评估,因而精神崩溃的自己。所以我写了一封主旨是「井底之蛙」的电子邮件,发送到谷歌全体设计师群组中。我想传达的讯息是,在这艰辛的过程中,我们是人,不是为了取得成果而存在的工厂机器人。不要忘记评估表无法全部纳入的个人价值,评估不是「自己」的答辩人。没想到好多只青蛙接二连三地「出柜」了。这封信被转发到更多的群组,我收到了无数封表达共鸣的电子邮件。有些人写信跟我分享自己的故事,有些人请我进行一对一面谈。我只不过是说出过去这些年来的孤军奋战,传达即便自己是青蛙也没关系的讯息而已,真没想到四处都有青蛙出柜!

没错,我不是一个人。不是只有我在奋力挣扎。光是知道不是只有我这么辛苦就是莫大的安慰了。大家一起加油吧!

拥有坚定强大的自尊心——新颖的心灵整理术

保持长久职涯的秘诀是乐在其中地工作。都说天才赢不了努力的人,努力的人赢不了享受的人。要怎么做才能长久地开心工作呢?如果想体会到工作的乐趣,那就要找到符合你的个性和适性的工作;如果想保持长久的职涯,那就要利用自尊心来锻鍊「心灵肌肉」。

每当我在求职面试或公司简报场合上,看到特别没有自信的人时,都会为之惋惜。大部分的情况都是本人对阐述的内容没有热情。如果是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,那在跟别人推荐的时候,绝对说服不了对方。

想要做出改变的话,首先得先意识到目前的问题,并知道该前往的地方(目标)和实践方法,但自尊心属于心灵的范畴,所以要做到这三样并不简单。如果你的目标是减肥,那很容易意识到问题为何,关于如何实践的相关信息也是唾手可得,所以只要去实践就可以了。如果你的目标是学英文的话,同样也很容易发现问题点在哪,而且实践方法多元,所以只要付出时间和努力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。然而,我们的心灵却不是这么一回事,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就很难了。连问题本身都没意识到,自然也不会产生要改变的意志力,因此才会继续陷在泥淖中或没来由地感到徬徨。

任何事物的整理都是从分类开始的。无论是打扫房子、整理文件或个人习惯,都要把东西分类成要留下来的、要丢掉的和要避免的。只要使用相同的方法练习整理心灵,培养习惯就可以了。

心灵整理术

1.要留下来的:对自己的赞美与正面想法

在自尊心低落的状态下,听到他人的赞美时,我们会浮现这样的念头:

「不可能。」(否定)

明明听到了赞美,却立刻否认甩掉。这就像收到了香奈儿包包,却不知道它是香奈儿包包。

「这一定是为了让我心情变好才说的话。」(曲解)

明明是赞美,却把它视为辱骂。这就像收到香奈儿包包,却觉得它是假货而乱放。

「那又怎样?其他事情我还是搞砸了啊。」(偏见诠释)

不思考获得的赞美内容,而是联想到别的地方去。这就像收到了香奈儿包包,却因为今天的失败发型而感到忧郁。

新来的多美说听过很多关于我的好评。本来打算听听就好,但我细细咀嚼了一遍并放在心里。做得很好。

──节录自二○一九年十一月二十日的日记

2.要丢掉的:心灵垃圾

垃圾要尽快丢掉,才不会腐败长苍蝇。刚开始分辨垃圾的时候,会需要花一点时间,但是持续练习的话,就会掌握诀窍,速度加快。心灵垃圾包含从外部接收到的、自己制造出来的垃圾。来自外部的垃圾要快点丢到垃圾桶。

「你变胖了耶?」、「你今天怎么穿成这样?」、「没有化妆看起来好怪喔」等等,这种别人随口说说的废话便属于垃圾。如果有人丢垃圾给自己的话要怎么办?那当然是丢到垃圾桶就可以了。

──节录自黄珍英YouTube影片「娴熟应对没礼貌的话的正念」

自己制造的垃圾如下:

「我果然不行。」

这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和记忆,折磨现在的自己的情况。过去的事必须抛开,让它成为过去。

「就算申请了也会被淘汰。」

这是担心还没发生的未来,放任现在的自己不管的情况。

「如果公司倒闭,我被开除的话怎么办?」

这是拿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折磨现在的自己的情况。

请确认看看你现在是不是带着一堆这样的垃圾在身上,如果是的话,那应该快点练习丢掉。虽然丢东西需要很大的决心,但是要挖掉根深柢固的内心疙瘩同样也需要极大的努力。

3.要避免的:负面的、厌世的、冷嘲热讽的人与内容

丢掉或留下的练习做久了,自然而然地会开始看见当初就不应该吸收的东西。就像购物时需要合理消费,我们的心灵也需要合理的消费习惯。每个人都公平地被赋予了一天二十四小时,我们在这个时间里跟人见面、工作和思考。与其花时间反覆把不必要的东西放入内心空间再分类丢弃,还不如一开始就封锁源头,不要制造垃圾。这么做才是明智之举。糟糕的气味难闻,臭味持久,所以最好远离负面的、厌世的、冷嘲热讽的人与内容,躲得远远的。

为了抢走人们的时间、为了靠广告赚钱,新闻不断播报令人上瘾的辛辣故事。为了获得「按赞数」,社群媒体内容美丽地包装虚假的事物。大部分负面的人都是胆小鬼,所以会试图把自己的害怕散播给其他人,躲在群众当中。这种人对我们的人生没有帮助,避开他们吧。

我们要当自己内心的主人。若想做到这一点,就需要练习把情绪具体化,看见精神的实体。不可以放任自己处于心情不悦、忧郁或痛苦的状态,必须替情绪取名字、厘清原因并面对自己的内心。

如果有心愿意努力去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、未知生物或遥远的宇宙行星,那么付出相同的努力去理解我们的内心,也是很有意义的事。


昵称:
内容:
提交评论
评论一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