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赖会让人失能,也浪费了才能,经济与思考独立,才能换得决策自由。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,而自由是自己去争取和创造的。
经济与思考独立,才能换得决策自由
在经济与思考上独立,才能无惧地做出抉择。
女性成为妻子、母亲后,有人选择放弃工作,埋没才华和梦想;有人因为和社会脱节,逐渐失去生存和思考的能力。
女性在经济与思考上都独立,才能享受决策自由。没有经济能力依附别人生活,就只能受制于人;无法跟上社会脉动,失去学习与判断力,则会失去安全感与自信心,难以果决或正确判断;如此一来,便很难和另一半经营出对等和谐的婚姻关系。
记得小学时,父亲带我去朋友家作客,大家聊得正尽兴,叔叔的太太过来开口要孩子的学费和家用,叔叔马上板起脸来:「前几天不是才刚拿过钱?」太太只能畏缩恐惧,解释钱用完的原因,以及「新申请」的钱要用在哪里。结果叔叔当着我们的面,把一叠千元大钞丢在地上给太太,那个钞票撒满地的画面,至今我仍记忆深刻且无法忘怀。
我和父亲十分震惊,但碍于在别人家里不好表现出来。父亲牵着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时,语重心长地说:「心慧,无论妳长大后嫁给谁,千万要记住,一定要有赚钱养活自己的能力,不要轻易向丈夫或别人伸手要钱,别过没有尊严的日子。」父亲的叮嘱,烙印我心。
女人的经济能力,并非指财富满盈,而是在没有谁可以依靠时,还能衣食无虞,过有安全感和有质量的生活。经济能力可以保障一个人的自尊和自由,有些人买包包、鞋子,要隐瞒或欺骗另一半,说是别人送的礼物或是多年前买的旧物,谎言揭穿时,还要继续瞎扯这些东西很便宜。只因为花的不是自己赚的钱,连适度的享乐都不敢大方承认,这样不是活得很委屈吗?
让自己开心没有不对,如果吃一顿高档料理,可以重新燃起能量继续战斗,有何不可?如果买一个喜欢的包包,足以慰劳工作的辛劳,何乐而不为?重点不是吃什么、买什么,而是我们能够选择和追求让自己快乐的方法,无须顾忌他人的看法。有经济能力,才能让我们更无惧地做出抉择。
然而,经济基础只是确保了生存条件,如果没有思考力、心智不强大,徒有财富成就,也只会像摇着一个装了几颗弹珠的空罐子,听起来哗啦哗啦热闹,内在却是一片寂寥。
无法独立思考的人,害怕与群体意见不一致,容易人云亦云,违心做出与真实意愿相反的事。我鼓励自己不断探索、验证并勇敢表达观点与付出行动,自信心和生存能力才能随之提升。对世界和自我抱持好奇心,不断学习思考,才能为自己做对决定。
失去生存力和思考力,通常是因为生活过度依附他人,举例,我先生是个很有方向感的开车好手,婚后因为过度依赖他,我慢慢变成一个路痴。他开车时我坐在旁边,眼睛虽然睁着,大脑却从来没有运作也没在认路,久而久之,对道路完全没有概念,这就是一种失能。假设我有个欠缺方向感的先生,坐在他身边的我,基于生存的本能得学习认路,说不定我还能成为人脑导航系统呢!
依赖会让人失能,也浪费了才能。
别拿伴侣的家庭作业来写
辨别自己的角色与责任,定位清楚,守住底线。
我们可以选择相爱的对象,而对方的家庭,则是决定互许终身后要面对和经营的环境。婚后会和不同背景和个性的人成为姻亲,婆媳姑嫂的互动,都考验着人际智慧。
婚姻是两个世界的结合,适应不同家庭文化、找到应对方法都不容易。很多不和睦的故事,其实核心关键都是因为当事人(尤其是媳妇)与公婆或姻亲相处时,抱持着错误的认知与期待。姻亲本不是真正的亲子或手足,所以不该不切实际的幻想,对方家庭会如同自己父母或家人一般疼爱或包容,当然也不需要战战兢兢或过分付出以换取肯定。
经营姻亲关系,就如我们平常待人处事一样。认清自己的角色与责任,尽可尽之力,不为了谁过于勉强,才能避免在相处中因为失望而导致关系失衡。我们真诚对待姻亲、孝顺公婆,并谨守该有的礼节。但万一遇到无法承受忍耐的情况,即使对方是公婆是亲戚,也要以智慧依循本心,学会划出界线,守住底线。
这世上没有什么是该一个人概括承受的,
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,而自由是自己去争取和创造的。
相对地,姻亲关系中的尊重也需要靠自己去赢得,一个值得别人学习、景仰或喜爱的人自然容易得到礼遇。不论身为公婆、姑嫂、媳妇或是妯娌,检讨自己的态度和行为,就不难理解能或不能赢得他人尊重的理由。
「合则来,不合则相敬如宾」是我经营姻亲关系的原则,相处愉快或有所学习的姻亲,我热情也用心对待,而无法认同的对象我则仅止于礼。如此,即便在无法改变的姻亲关系中,让人赏心悦目的人事物就会远多过不舒服的互动,心情自然轻松也愉快,姻亲关系也更健康与美妙。
我是女人,因此我会反思什么样的媳妇才是好媳妇?许多台湾家庭里一旦公婆生病,家人对媳妇的传统期望就会出现,许多人们眼中传统的好媳妇,理所当然地要代替先生孝顺公婆,亲力亲为照顾公婆三餐、就医、生活作息等。
我常想,如果不是甘愿受、欢喜做,没有发自内心的情愿,其实不用勉强。并不是因为这些事困难、或现代的媳妇不该做,而是这属于孝顺父母的责任归属。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作业,照顾公婆严格说来,是属于另一半与其手足们的功课,不是媳妇的工作。孝顺父母除了是子女的责任,更是子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意,当父母年迈或生病,当然该是其子女尽孝道、贴身照料。身为媳妇的女人们,即便出嫁后,也该继续孝顺自己的父母。
当先生照料其父母,或者他的原生家庭需要帮助时,媳妇要能以同理心温暖支持,多所体谅。举例来说,我曾有个朋友在公婆病重时,其先生为了祈求奇迹,什么事都尝试,一会儿去宫庙处理冤亲债主,一会儿买十几万的水晶祈福,在这种生死交关或无助心痛的时刻,媳妇该试着感同身受,体谅另一半的茫然失措,静静陪伴也给予安定的力量。
在关系中,不美其名为爱牺牲而造成未来的怨怼。
任何关系都一样,只承诺自己能负担也愿意付出的,
不做不必要的让步,不美其名为爱牺牲而造成未来的怨怼。
当人际关系的定位清楚,就不会因为过于理想化的期待而失落挫折,说与不说的分际、做与不做的界线自然清晰明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