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Lauren M. 和她现在的丈夫决定结婚时,他们抛弃了几项传统——其中,包括,关于谁应该为她的结婚戒指买单的社会「标准」。当时,31 岁的作家兼编辑的 Lauren,年收入大约落在 9 万美元,而她的伴侣年收入不到1.3万美元。这种薪资差异促使她买下自己的婚戒,这是她喜爱的一枚低调的售价 500 美元戒指;其风格感觉更像是「她」,而不是华而不实的物品。
Lauren 很乐意购买自己的戒指。她的家人?不见得。她的父亲尤其持怀疑态度。 「他说的第一句话是,『我只是想确保他能照顾你』。」她回忆道。她知道父亲的意思是经济上的,并且是出于关心好意,但她觉得她必须捍卫他们的处境。她说,她的伴侣是世界上最贴心的人;也许他目前无法在经济承担所有,但在情感上完全支持着她——这对她来说,意义比起金钱更为重大。
购买订婚戒指的女性人数,从7%增长至 14%,且其花费金额比男性消费者高出约 33%
尽管如此,她父亲的评论仍然存在。时间久了,也让她开始质疑起自己买戒指的决定.。她说这适合她目前的生活方式——作为一名数位游牧者,她不想穿着让她担心可能会在旅行途中不小心丢失的衣服——但当然,她期望收入在未来能够升级。现在,她仍然觉得必须淡化自己是这段关系中主要经济来源的这一事实,尤其是在向那些带着「有色眼镜」的人介绍丈夫时。
Lauren 是这些比例持续成长的年轻女性中的一员——她们比伴侣赚更多的钱,因此,她们很自然地承担起了订婚戒指购买者和财务提供者的角色。虽然人们不会在社群上公告这件事,但根据调查,近年,购买订婚戒指的女性人数,从7%增长至 14%,且其花费金额比男性消费者高出约 33%。
薪资差距仍然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,但Z世代和千禧世代女性的薪资差距其实正在缩小,根据皮尤研究中心(Pew Research Center)的数据,美国22个城市的年轻女性的收入与同龄男性相同或更高。这可能是因为女性,尤其是Z世代和千禧世代,获得大学学位的比例高于男性同龄人,这使她们在一生中赚得更多。年轻女性放弃或延后生育的比例也逐渐攀升,这有助于维持收入稳定。
以上对于女性的经济独立来说是好消息,但对于相信在异性恋关系中,男人应该赚更多钱,并且能够为他的伴侣买得起漂亮订婚戒指的人们来说,这有点复杂。
「我有一些女权主义者朋友仍然会说,『他应该是那个买戒指并向我求婚的人,』」威斯康辛大学斯托特分校(University of Wisconsin-Stout)婚姻与家庭治疗计画(Marriage & Family Therapy Program)的执照临床治疗师兼副教授 Candice Maier 博士说道。 「有一种极其根深蒂固的父权观念,认为女性不是追求者;她们应该被追求,而戒指(被赠与)就是其中的一部分。”
在Reddit 和 Quora 上,贴文标题为「对新娘购买自己的订婚戒指有何想法?」以及「有人买过自己的订婚/结婚戒吗?」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,女性们都在纠结这是否合宜,以及这对她们和她们的伴侣意味着什么。人们对于谁应该购买戒指这件事有着莫名执念。
戒指象征着爱情,以及毫不浪漫的所有权、服从和商业合约?代表了男人的经济牺牲和结婚意愿?
要了解这些信念的来源,有必要研究订婚戒指的历史:根据美国宝石学院(GIA,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)的说法,订婚戒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,当时佩戴由骨头和燧石(flint)等材料制成的戒指象征着爱情,以及毫不浪漫的所有权、服从和商业合约。在850年,教宗尼古拉一世赋予订婚戒指更现代的意义,并宣称它们代表了男人的经济牺牲和结婚意愿。
但直到不到一个世纪前,常见的订婚仪式才开始涉及了贵重戒指的交换。1800 年代末,随着更多钻石在南非被发现,拥有这些矿场的实业家,透过创建联合矿业有限公司,控制钻石供应并制定分级和行销策略以稳固宝石的稀有性和力量。1940 年代,「钻石恒久远」(A diamond is forever)行销活动的推出,似乎暗示着男人得花费一个月(或更多)的工资为未婚妻购买钻石订婚戒指,才是充满爱意婚姻的保证?
了解戒指的历史和行销,可能会让典型的订婚戒指显得不那么有吸引力?但对许多人来说,对传统求婚和金钱动力的渴望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。
当Dana S. 和她的男朋友准备结婚时,他买不起戒指(经济不够稳定)是一个主要障碍。住在纽约布鲁克林的 Dana 不情愿等到她的伴侣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。她有一个时间表——她 27 岁,真的想在 30 岁之前结婚——而且她决心实现这一目标。她当时的男友 24 岁,是一名音讯工程师(audio engineer),时薪 10 美元。她在一家网站担任研究员,年薪 45,000 美元。
在这一段非「教科书」的性别角色关系中,试图提出典型求婚的期待却让她感到压力。钱是一个无所不在的问题。她的收入也不是很多,但她无法放弃传统订婚(钻戒/婚戒)的想法。「我有一种老派的心态,认为事情应该平分或由男人照顾,尽管他尚未负担得起昂贵的东西,但我认为他有想为我付钱买戒指的那份心意。」
她和男友google 搜寻「白色蓝宝石」(white sapphire),这种宝石看起来像钻石,但价格便宜,并向父母要来了可以重新运用的家族传承宝石。她说:「我们想了各种方式,既符合婚礼传统,同时又能以一种适合我们的方式进行。你从小就习惯了想要拥有一枚大克拉宝石戒指的概念。」
最终,Dana 得到了一颗她曾祖母重新镶嵌过的钻石,她的男朋友以分期付款(layaway)支付费用。 「我自己精心策划了它,它在任何方面、形状或形式上都不是传统的或令人惊讶的。我知道很多人看着我的戒指并很轻易做出判断。这会让我感到不自在。我的朋友还会开我丈夫的玩笑。」
当女性在一段异性恋关系中成为主要经济提供者,购买订婚钻石戒指是否为这两人带来更大的困扰?
随着社会转向性别平等,女性和男性在关系中陷入了父权制/父系社会的陷阱,这大多是藏在潜意识中,但对双方都造成了伤害是易见的事实。社会学家、米德尔伯里学院(Middlebury College)性别、性行为和女权主义研究教授、《爱情公司:约会应用程式、盛大的白色婚礼和追逐幸福的永远》(Love, Inc.: Dating Apps, the Big White Wedding, and Chasing the Happily Neverafter.)一书的作者 Laurie Essig 博士这样认为。特别是对于 Z 世代和千禧世代来说,他们是「第一代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应对的人。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做出真实转变。」因此,许多女性对于购买订婚戒指犹豫不决,即使从逻辑上来说,由高收入者来负担是合理的。我们尚未成功建立新的浪漫愿望、理想,以适应当代许多夫妇的财务安排的现实。
Pacific Stoa Financial Wellness 的财务教练 Hanna Morrell 表示:「这些刻板性别角色具有极大的毒性,即使夫妻关系非常密切且能够沟通,它们也可能会潜入其中。」「当男性收入减少时,他们会觉得自己的自主权被剥夺了,他们可能觉得自己“不像个男人”,或是有类似的发言,而女性则不知该如何回应此类的争吵。」
任何事情都不应该纯粹以女权主义的名义去做。但也不应该以传统的名义做任何事。
有能力养家活口的女性,有时还是得承受在经济上表现出色所带来的种种压力,同时也要保护男性伴侣的自我。没有谁想贬低谁,「为什么拥有一个比你赚得更多的女性伴侣会感到尴尬呢?这对每个人都有好处。但在父权制的条件之下却不是这么一回事。」Laurie Essig 博士说。
当男性失去这种自信或权威时,似乎倾向于以其他负面方式重获权力,例如不承担家务等。即使女性收入较高,她们仍愿意或倾向于比男性伴侣承担更多的家庭照顾责任。这也可能是为什么许多女性尽管有女性主义意识形态,但仍想要一个能赚更多钱的伴侣。想要一个高收入的伴侣并不会让你成为「坏女权主义者」。你可以将其视为父权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策略。如果这是你想要的。
于是,我们迎来了「第三波女权主义」,它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关乎选择。如果你想成为全职妈妈,如果你想要被浪漫求婚,为何不?任何事情都不应该纯粹以女权/父权/或任何主义的名义去做,同理,也不应该打着维护传统价值的旗帜做任何事情。
鉴于我们透过父权制的视角进行社会化,有时很难确定什么是真正的偏好,什么是厌女刻板印象所塑造的。所以,你必须谨慎面对选择,质疑它、审视它,揭示你的内心欲望和根源,然后找出真正适合你的,以获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由与解放。
「第三波女权主义」,它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关乎选择。
Émilie Gille 是一位住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 28 岁女孩,她与丈夫分摊了大约 3,500 美元的订婚戒指费用。当他们决定结婚时,他已经是博士学位了,年薪约为 25,000 美元,而她从事公共关系工作,年薪为 55,000 美元。 「说出『这是我喜欢的戒指,我想让你给我买』这句话让我感觉很奇怪。『他必须买下它才能证明他想和我在一起』,这概念很过时。」
Émilie 和她的丈夫对于分摊订婚戒指的费用并不后悔。他是韩国人,他们的文化差异或许是使整个过程变得更加容易的原因之一。这帮助她认识到,对戒指价格及谁买单感到紧张,也许是一种独特的美国式焦虑。
Lauren 也表示类似的看法。另外,值得探讨的是,当她第一次开始与丈夫分享收入时,她发现自己想要监督他的支出。「如果他想在机场买一杯 8 美元的拿铁咖啡,我想说你不能喝。但如果角色互换,我会毫不犹豫地花他的钱。」这或多或少揭示了整体社会看待不同性别传统的挑战。
另一方面,来自德州奥斯汀的35 岁 Naomi Clarke 在订婚时,她花费大约 3,000 美元为自己买下戒指,并帮另一半买了只腕表。「拥有一枚戒指更多的是象征我们的承诺,而不是履行传统或法律义务,我们都欣赏佩戴代表我们关系的物件的背后意义,但它不必遵循任何标准。」Naomi 从事人力资源工作,收入略高于她担任软体工程师的丈夫。她表示略高的收入并非促使购买的主因,她只是单纯想做这件事。
「这从来不是关于谁应该购买它,而是关于什么适合我们。」
我们需要听到更多像Naomi 这样的故事——突破性别角色的界限。女性主动求婚不少见,例如,《六人行》(Friends)的莫妮卡和《欲望城市》的米兰达,但我们需要更进一步。我们应该要能看到那些收入高于伴侣的女性们,为自己有能力购买自己的订婚戒指而觉得正常和感受到善意。
Naomi 还买了一对结婚对戒(韩国传统),「我喜欢我们在平等的基础上,讨论结婚成本的分摊,无论谁赚更多的钱。」 Lauren 仍然在反覆思考自己是否错过了传统求婚。但最终,拥有能提供情感安全的伴侣才是她的首要考量,而她的丈夫以一种其他男人从未提供过的方式让她感受到爱。自从他们相遇以来,即便另一半的经济能力不那么出色,但她为自己买的戒指却闪耀着永恒光彩。她从不隐藏真相。而她的家人也开始学习欣赏它和他们两人为自己定义的关系。
「我的戒指代表了我如何突破传统派的婚礼蓝图,以用对我和我的伴侣有意义的方式进行婚礼,我并不因为采取不同的做法而感到羞耻。」只要是对的人事物,便会为你带来幸福美好的感觉。